- - - -
您的位置: 首页 > 介绍 > 公告/Notice

\

  去年高三错过首届DI,今年自己组队参赛弥补内心小遗憾。

    当大多数大一新生还没有从初入大学校园那种新奇和兴奋中缓过神来,上海电机学院的大一新生丁轶凡已经开始在“玩科创”的道路上又迈进了坚实的一大步。她一手组建起的上海首支DI大学生团队将在11月16日正式鸣锣的“2013-2014 DI 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上亮相。“希望至少打入国赛,看看其他的大学生是怎么玩转创意思维。”这个看似瘦弱的女生有着大大的梦想。

  去年她高三,离DI这么近又那么远

    上海女生丁轶凡,如今是上海电机学院自动化专业的大一新生。最近,她的生活有点忙,上课、晚自习、自制道具、修改剧本,带队训练……一切的努力,是为了在“2013-2014 DI 上海青少年创新思维竞赛”上有所展现。

    自己组建一支队伍参加DI赛,发生在这个“90后”女生身上,看着偶然却似乎也有其必然。今年9月,丁轶凡步入了大学。 “和所有的新生一样,我也会对社团、学生会活动感兴趣,从小喜欢动手对科创着迷,我的报名首选自然是学校的科创部。”丁轶凡笑着说道。当面试的学长看到她的个人履历上有丰富的科创参赛经验时,大家就决定要她了,后来甚至起念可以由她来牵头组队,以大学的名义成立一支队伍参加比赛。

    打电话和曾经参加训练时认识并且相熟的夏俊老师说起此事, “去比DI吧,正好开始报名了。”夏俊老师的一句话,突然间激起了小姑娘的无限斗志。  

    “对啊,曾经,我也离DI这么近又那么远!”丁轶凡高一高二时都是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光启创新基地的一员,一直参加相关训练。丁轶凡自言,平时家庭教育实行宽松政策,但在高考制度面前,爸爸妈妈还是觉得应该以学业为重、中规中矩参加考试才是正解。于是,她一边上课一边进入了双休日只能在家解题复习的循环往复,而内心却一直痒痒的。   

    “顾剑亨是我高中不同班的好朋友(关于顾剑亨的故事可详见青年报5月16日《高考在即他选择赴美参加DI全球赛》一文),是光启创新基地的队友。去年,首届上海DI赛,顾剑亨就去比了,一路从市赛,到国赛,乃至到全球赛凯旋归来,每一次突破,每次进展,还有每一段视频,都把我羡慕坏了。”言语间,丁轶凡依旧对高三那年错失DI赛事心怀遗憾。不过,没关系,今年就自己组队参加吧!

  摸着石头过河,组建上海首支DI大学生队

    凭着对科创的巨大热情和高中时代“未完待续”的心愿,丁轶凡说干就干,立马担起了组建电机学院DI大学生队的重任。这也是DI上海站首

次出现大学生团队。

    “组建队伍简直就是困难重重。对我来说,也是一个全新的转变,本来只是一个受训者,现在变成了一个训练者。从选拔队员,训练即兴题,到创作剧本、增加表演、修修补补,队长要费心的地方很多,这都让我压力很大。最为棘手的是,我们DI的队员大部分只是对科创抱有兴趣,并没有参加类似比赛的经验,于是,有热情但

没方向,成了我们最初的状态。”丁轶凡这样描述最初的混沌状。

    这也是学校老师的首次带队参赛,同样没有太多的经验可以借鉴,加上指导老师不能时刻陪在团队身边,队伍更加需要自主性和独立性。“所幸,我也有军师哦,通过微信,如今远在日本正在备考医科大学的顾剑亨是我们这支大学生队伍的特聘‘技术总监’,团队最初整合上有什么问题都可以在微信里面和他一起探讨,这方面,他真是超强的。夏俊老师也总是一个可以随时请教的老师。虽然时间很紧了,但一切都还算是渐入佳境吧。”丁轶凡笑对压力。

    在她眼里,大学生果然和高中生是不同的,如今,既然大家有共同的热情和目标,真投入起来,都特别认真,交朋友也变得特别快。4名大二学生,3名大一新生,团队之间很快就熟络起来,发言、贡献金点子也都积极热情。“大家都没有什么经验,我们也是在摸着石头过河。”这使得丁轶凡变得更加有信心。

  为了省材料,小伙伴集体拦下垃圾车“淘宝”

    参加DI比赛还有一个很重要的资金问题。因为DI有严格的资金限制,要求所用材料控制在所设定的范围之内。据介绍,DI每题都有资金费用上限要求,要求必须在较低的资金内完成挑战,比赛前需交给裁判资金费用表。面对这样的“理财教育”,队员们还想尽办法寻找废弃物品来做

比赛装置和道具。

    此前,正值学校60周年校庆,庆典结束有很多荧光棒被扔掉,秉着厉行节约的理念,队员们自觉地到处去捡荧光棒,有的是从垃圾箱前找来,有的是从同学们手里要来的。让大家最high的是,正好看见一辆运送垃圾的车上有许多荧光棒,英勇的小伙伴们当场拦截,就地“淘宝”……

    原来,只要将荧光棒里面的LED灯拆出来,然后,自己排电路,就能为比赛装置、道具增添色彩。此外,出于成本的控制,如今,所有队员以及同寝室的室友,都会细心囤积快递盒,以备不时之需。

    据了解,丁轶凡的大学队目前正加紧集训,女生主要负责剧本编写类,男生负责技术支持类事务。“希望至少打入国赛吧,我很期待看看其他的大学生是怎么玩转创意思维的。”这个看瘦弱的女生有着大大的梦想。

    远在日本的顾剑亨认为,没有专职的带教老师,能自己组建队伍参加比赛,确实显得不容易。作为曾经的DI队长,他能给丁轶凡的意见就是,这个比赛最重要的就是团队合作,大家分工合作,将每个人最擅长的部分发挥到极致。

  科创是爱好,相信发散思维定会使自己受益

    丁轶凡是从小学五年级开始接触创意思维训练的,初中时曾在学校参与组织科技节,高一高二也一直在徐汇区青少年活动中心光启创新基

地参加OM训练,高三为了高考才被迫停掉了一年。她一直持有这样的观点:OM和DI就好比是姊妹花的项目,多多参与其中,一定会让自己的当下

和未来受益匪浅。也是在准备比赛、参加比赛的过程中,才能更迅速地精进技艺和开拓思维。

    “我小时候就非常喜欢做模型,喜欢看F1,还一直特别喜欢玩乐高,现在家里还有好大一箱子组件呢。我也喜欢看《Discovery》这类科教节

目,很多时候还能给妈妈解释科学原理,对我而言,一些科学原理记得比单词还牢。”丁轶凡小的时候同学之间互送礼物,她的都是全手工精巧制作,绝对限量外加巧心思。

    丁轶凡举例说,曾经看到过的一道即兴表演题,大意是详述如何使用或利用一把木梳。如果没有参加过类似的活动,一般性的回答可能就是用它来梳头或者用它在沙滩上写字,但创造性的回答可能就会是—— —透过木梳看着一个人说,你在监狱里待了好久吧。或者,把木梳放在鼻子下面说:我是查理·卓别林。

    “看,参加创意思维比赛,让大家都变得更有童心,更具发散性思维了。”丁轶凡坚信,见多识广后,一个人的想法才不易被条条框框所限制,而且,创意性思维也更容易使人脱颖而出。

  DI上海组委会:明年将在更多高校层面宣传DI

    对这个“自动生成”的大学生DI参赛队,DI上海组委会相关负责人张丽表现出欣喜和鼓励,她表示,随着DI项目的发展,明年将争取在更多高校层面进行宣传,欢迎更多的大学生也能认识DI,参与DI,并且享受其中的快乐和玄妙。

    DI(DestinationImagination)中文翻译为“目的地想象力”,是一项旨在培养青少年实际创新能力的国际性教育项目,其寓意无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关注于对青少年—— —包括从幼儿园到大学生创意思维、团队合作和问题解决等能

力的培养。2006年,DI进入中国,2012年,在青年报社和上海市科技艺术教育中心的努力下,DI项目正式落户上海,为全市青少年创造了一个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机会,为全市青少年搭建起了一个创意梦想的舞台。

    “去年和今年,我们主要侧重在组织中小学生的参赛上,但根据这个项目本身的设计,大学生也是目标对象,所以,希望明年这个项目发展得更加成熟的时候,我们也可以主动进入高校、做一些赛事的组织和推广。”张丽还透露,为了鼓励更多大学生参与此赛事,根据DI中国区组委会的安排,将会对在国赛中表现优异的大学生队伍给予全球赛的“直通”名额。